標題:
匈奴人的真正歷史
發問:
我看書時,歷史書說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到底是不是真的?
最佳解答:
- AIA Term life 價錢 (急問)
- 戰狼300 會唔會出game-(20分)
- 我能進咩中shool 呢-girl@1@
- 天水圖館書館~the telephone of book computer
- 秦始皇攻打七國的次序-@1@
- 我好想玩跑online!但記憶體得224!如何加大-.-
- `幫幫手介紹下啦~
- 新手 , 請問我下載了 mp4 放入pocket pc為何有聲無影像 -@1@
- PS3 AND WIL@1@
- 深圳連鎖式食店面點王地址, 近羅湖關口的!! thx!! 急!!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匈奴是一個或兩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在漢語中的稱呼。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秦漢時期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跡有若干敘述。 但中國古代的匈奴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未能回答這一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1]。 兩個匈奴的種族、語系,至今仍未能考證。現代考古學只透過歐亞草原和中國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歷史。 [編輯] 起源 據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說認爲,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爲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爲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爲匈奴。 還有人認爲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爲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戰國末期之前,還未遊牧至中國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現代學者中並未取得統一。由於匈奴的起源問題不能解決,匈奴的族屬與匈奴的語系也都成爲懸案。 [編輯]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編輯] 秦朝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編輯] 西漢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3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余人投歸漢朝,單于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于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于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阿富汗、烏茲別克、哈薩克一帶),呼韓邪單于佔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前33年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西漢時期的單于有: 頭曼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伊稚斜單于、烏維單于、兒單于、呴黎湖單于、且鞮侯單于、狐鹿姑單于、壺衍鞮單于、虛閭權渠單于、握衍眴鞮單于、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 [編輯]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2]。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編輯] 漢朝之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劉淵子劉聰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稱為羯人。漢趙的大將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351年被石虎的漢人養子石閔(即冉閔)所滅。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叢、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其他解答:
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本文介紹東北亞歷史裏的匈奴。歐洲入侵羅馬帝國的匈奴在匈人中介紹 匈奴是一個或兩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在漢語中的稱呼。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秦漢時期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跡有若干敘述。 但中國古代的匈奴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未能回答這一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 兩個匈奴的種族、語系,至今仍未能考證。現代考古學只透過歐亞草原和中國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古民族的歷史。 起源 據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說認爲,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爲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爲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爲匈奴。 還有人認爲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爲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戰國末期之前,還未遊牧至中國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現代學者中並未取得統一。由於匈奴的起源問題不能解決,匈奴的族屬與匈奴的語系也都成爲懸案。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秦朝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西漢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被匈奴冒頓單于3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余人投歸漢朝,單于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于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于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呼韓邪單于佔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前33年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西漢時期的單于有: 頭曼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伊稚斜單于、烏維單于、兒單于、呴黎湖單于、且鞮侯單于、狐鹿姑單于、壺衍鞮單于、虛閭權渠單于、握衍眴鞮單于、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2]。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漢朝之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劉淵子劉聰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稱為羯人。漢趙的大將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351年被石虎的漢人養子石閔(即冉閔)所滅。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叢、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2007-02-18 16:34:32 補充: 匈奴人的真正歷史 我看書時,歷史書說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真的|||||不是真的,is在漢語中的稱呼.A215E4A2B88AAE6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