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諸葛亮的事跡

發問:

他的主要事跡 他對後世有貢獻嗎?為什麼?

最佳解答: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親自耕種。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編輯]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編輯]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詳見赤壁之戰) [編輯]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再領司隸校尉。 [編輯]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和東吳修好。 [編輯]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詳見諸葛亮北伐) [編輯] 武侯祠 四川成都武侯祠在諸葛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他,紛紛要求爲他立廟,朝議認為不合禮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劉禪亦沒有聽從。直到263年春天,習隆、向充上表周人懷念召伯、越王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便下詔於沔陽(今陝西勉縣)建廟,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甚至魏將鍾會伐蜀時,亦有到廟拜祭諸葛亮,命令軍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後來,多個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另外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為著名,而河南南陽臥龍崗、湖北襄陽、重慶白帝城、雲南保山、甘肅祁山、陝西城固、湖北黃陵廟、陝西省岐山縣都有武侯祠。

其他解答:

生平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世稱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氣宇軒昂,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不測之機;性淡泊名利,因見天下盜賊蠡起,諸侯交伐,遂躬耕壟畝,笑談風月,好梁父吟,常自比管仲、樂毅;後感劉備三顧之情出仕輔備,佔荊襄、收西川,定漢中,終成鼎足之勢,大開蜀漢基業。備死後,力輔後主,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陳壽贊之曰「識治之良材,管、蕭之亞匹」。亮數出祁山以圖中原,皆不克,終卒於五丈原,司馬懿案其營壘處所,嘆曰「天下奇才」。官至丞相,授武鄉侯領益州牧,諡曰忠武侯。 主要戰役 七擒孟獲 諸葛亮 V˙S 孟獲 時間 : 公元225年 獲勝 : 諸葛亮 劉備自彝陵之戰,於白帝城病逝之後,托孤於諸葛亮,由劉禪繼位。南蠻諸部酋長,紛紛各自稱王,叛亂。諸葛亮因北伐之故,需先除去後顧之憂,揮師南下,親率大軍南征。基本上分為三路,每一路都勢如破竹,但抓住南蠻人,卻未必能使他真心歸順,於是諸葛亮連續七次禽住蠻王孟獲,卻連放他七次,孟獲感其恩惠,誠心規順。諸葛亮解了後顧之憂後,終於可以專心北伐。 六出祁山 諸葛亮 V˙S 魏國 時間 : 西元228年 獲勝 : 各有勝敗 諸葛亮平定南蠻,準備揮師北伐,一共出了六次祁山,以第一次最為成功,但老將趙雲也是在出第一次祁山結束時病逝的。 第一次出祁山,天水ˋ安定ˋ南安紛紛響應,魏主曹睿玉駕親征,便派司馬懿及張郃拒之。由於馬謖的指揮失誤,使蜀軍丟了街亭,多虧諸葛亮的空城計,雖然失敗,但收降了孔明繼承人-姜維。 同年,東吳大破魏軍,諸葛亮亦乘機出關攻陳倉。但久攻不下,只好退兵,結束第二次出祁山。 針對前幾次的失敗,諸葛亮進而改裝製造了連弩,訓練了各種陣法。並發明了重要的木牛流馬,以搬運糧草錙重。西元230年,大敗司馬懿,但終因缺糧而告失敗。而魏軍亦因大雨而退,這是雙方的第四次戰爭。 西元231年,諸葛亮五出祁山魏司馬懿屯長安,命張郃拒之,諸葛亮因缺糧而退,張郃在追擊時被亂箭射死於木門道口。 西元234年,諸葛亮幾乎將司馬懿燒死於上方谷,但在魏軍對峙之時病死!匡復漢世的願望中沒實現。|||||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和東吳修好。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詳見諸葛亮北伐) 武侯祠 四川成都武侯祠在諸葛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他,紛紛要求爲他立廟,朝議認為不合禮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劉禪亦沒有聽從。直到263年春天,習隆、向充上表周人懷念召伯、越王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便下詔於沔陽(今陝西勉縣)建廟,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甚至魏將鍾會伐蜀時,亦有到廟拜祭諸葛亮,命令軍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後來,多個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另外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為著名,而河南南陽臥龍崗、湖北襄陽、重慶白帝城、雲南保山、甘肅祁山、陝西城固、湖北黃陵廟、陝西省岐山縣都有武侯祠。 評價 《三國志》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劉禪下詔:「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燿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當時的人:「死諸葛走生仲達。」 後人對諸葛亮的忠誠、事跡大加讚揚,如: 清朝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唐文粹》中記錄了尚馳在《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 而另一篇呂溫的《諸葛武侯廟記》說:「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蹟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蜀相》(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 其他詩人亦有作過不少詩詞讚賞諸葛亮,如王安石的《諸葛武侯》、楊慎的《武侯祠》、郭沬若的《蜀道奇》、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還有詩人董必武、陸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名士司馬徽稱其為伏龍(臥龍),與鳳雛龐統齊名。 生平 [編輯]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親自耕種。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編輯]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編輯]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詳見赤壁之戰) [編輯]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再領司隸校尉。 [編輯]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和東吳修好。 [編輯]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詳見諸葛亮北伐)|||||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名士司馬徽稱其為伏龍(臥龍),與鳳雛龐統齊名。 生平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親自耕種。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詳見赤壁之戰)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再領司隸校尉。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和東吳修好。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詳見諸葛亮北伐) 武侯祠 在諸葛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他,紛紛要求爲他立廟,朝議認為不合禮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劉禪亦沒有聽從。直到263年春天,習隆、向充上表周人懷念召伯、越王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便下詔於沔陽(今陝西勉縣)建廟,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甚至魏將鍾會伐蜀時,亦有到廟拜祭諸葛亮,命令軍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後來,多個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另外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為著名,而河南南陽臥龍崗、湖北襄陽、重慶白帝城、雲南保山、甘肅祁山、陝西城固、湖北黃陵廟、陝西省岐山縣都有武侯祠。 特徵 諸葛亮少時已有超出眾人的才能,英傑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古制),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諸葛亮為人不貪財,他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死後,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則只雖穿平常的服裝,不須其他配配葬物。 他亦極忠於主君,受後世所極之推舉,在受劉備託孤後,一直為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可惜最後令自己食少煩多,病死軍中。而身為權臣亦無斂財,或架空君主,為兒子鋪路為篡位,甚至李嚴書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亦拒絕。 在治政上更有特出的成績,早期常為劉備足食足兵。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詳見蜀漢)。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而且在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至唐代將軍李靖亦十分推崇。|||||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孫劉聯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度,為張郃所敗,亮流涕處死,並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改良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傳說中他還於南征時發明了包子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這本書的內容分了很多不同的篇章, 每一篇文章用諸葛亮的事跡為中心,並且有很多 精緻的漫畫插圖加以解釋, "斬斷人性的七種惡果"這篇是我認為不錯的一個題目, "斬斷人性的七種惡果",是講諸葛亮對軍人的七種絕對不 可以違反的行為、品行上的要求,分別是輕、慢、盜、欺 、背、亂和誤輕是指士兵集合不守時、鎧甲不全等,慢是指 對命令不認真,盜是指非法佔有他人的財物……若有人犯了其中一 項均要處斬,可見孔明對軍隊的品行操守十分嚴謹。 推介原因:這本書並不像別的書籍一樣,只講述諸葛亮 一生某些人人皆知的偉大事跡而已, 而是引用了一些諸葛亮說過的話、他對事的態度, 他做過的事跡等等……加以解說從中的道理, 在最後有一段給讀者的"生活智慧" 令讀者除了可以更深入了解這個歷史人物以外, 還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道理、知識。|||||我知到佢瓜在五丈原7638E748EED250B0
arrow
arrow

    dvhtl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