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萬里長城,簡介!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

功課!!!!!!!!!

最佳解答:

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另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為6,700公里),合14,600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在西方也常被稱為中國長城。 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是建於中國古代的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巨型结构[1][2]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巨型結構[1][2] 以长城为分界,长城以北常被称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关外(东北部),而长城以南称为关内。以長城為分界,長城以北常被稱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關外(東北部),而長城以南稱為關內。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代的規模最大。 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击败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宋朝时,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擊敗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宋朝時,失去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 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维修和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为了发展旅游,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現代修長城,除了是對古蹟的維修和保護外,也部分程度上是為了發展旅遊,但在軍事上已經失去意義。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 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 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史記·秦始皇本紀》)秦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中原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来源于此。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來源於此。 现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現在臨洮附近,陰山、大青山一線,都有秦長城遺跡殘存。

其他解答:

八達嶺長城: 這一帶在歷史上都成為軍事重地,早在戰國時期,這裡便構築了長城防禦工事,至今仍有牆垣、墩台等殘蹟。漢代時,這裡設置軍都和居庸兩座關城。居庸關為路級防區,扼守京北咽喉要道,八達嶺則地處要道北口,與南口相對。南北口之間有一處峽谷關溝,長20公里,居庸關居於其中,而八達嶺則雄踞北端最高點,形勢十分險要。 慕田峪長城: 這一帶長城,主要包括慕田峪關、黃花城關、箭扣等處。慕田峪長城西接居庸關,東為古北口,主要由城樓、敵樓、城關和烽火亭障等建築物組成,城牆兩面設垛口,雄城九曲,敵樓密集,有「兩望十八樓」之說。其關口處由三座樓台組成,中心樓為空心,兩側為實心,其狀如敵樓,上面都有望亭,這在長城中實屬罕見。黃花城關為明代長城昌鎮的重要關隘,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箭扣長城所在的山體有如刀削而成,非常險峻。 金山嶺--司馬台: 北古口是萬里長城戰事最多的關隘之一,城牆寬處可容五騎並進,窄處卻只能讓一個人通過。敵樓的形狀有方形、扁形、圓形之分,平均每公里便有七座敵樓和烽火台。它是現存萬里長城最好的一段,被譽為「長城的精華地段」。金山嶺長城大部分地段在海拔400-600米之間,視野開闊;司馬台關的城堡堅固,城牆全為磚砌。|||||【簡介】 在我們祖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裏的古代城牆。這就是被目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跡的萬裏長城。 萬裏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朮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長城的工程量是十分驚人的。僅粗略地計算一下,修築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這道堵足以環繞地球一周而有餘﹔如果用來鋪築寬五米、厚三十五釐米的馬路,那就能環繞地球三四周。這還只是按一次修築來算的,如果包括歷代的重修和補築,那工程總量就要增加好多倍了。 這一前後修建了近兩千年的古代工程,雖然早已失去了它原來的功用,但它作為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証和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之一,仍然巍然屹立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使我們祖國的壯麗山河更為生色。 【景點】目前,經過整修,對遊人開放的北京長城有兩段。一是位於延慶縣境內的八達嶺長城﹔一是位於懷柔縣的慕田峪長城。兩段長城均有纜車直達山頂。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城西北80公里處的延慶縣境內,結構嚴謹,形勢壯觀,氣魄雄偉,是長城的一個縮影,是長城中最主要的遊覽點之一。八達嶺長城依山勢而築,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6-7米,寬4-5米,用整齊巨大的城磚築成牆體外殼。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往北京的咽喉。從 “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連綿的萬裏長城。八達嶺長城遊覽區包括蜿蜒的長城、壯麗的敵台、居庸關和關溝內的勝跡。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長城建築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郊區懷柔縣北辛營鄉,距離北京市區70多公里。此段長城長2250米,有敵台22座。慕田峪以自然風景優美著稱,花多,樹多,春天看桃花,秋天看紅葉,難怪清代學者孫學詩遊覽慕田峪時,曾吟詩道:“借問峪中何所有,千樹桃花萬樹柳。” 【相關網頁】http://www.meet-greatwall.or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01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02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03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11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15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16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20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14_s.JPG 圖片參考:http://www.hkba-travel.org/image/world_scenery_img/outlook01_19_s.JPG|||||悠久的修建历史,巨大的建筑规模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圖片參考:http://www.cnwh.org/cnsites/nwlcc/image/wlcctu2.JPG 圖片參考:http://www.cnwh.org/cnsites/nwlcc/image/wlcctu3.JPG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 蒙,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A215E4A2B88AAE64
arrow
arrow

    dvhtl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