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漢族人的文化風族是甚麼?
thanks
最佳解答:
漢族: 總人口:13億 分佈:是以下地區的主體民族: 大中華地區 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台灣 新加坡 聖誕島(澳大利亞) 檳城(馬來西亞) 其它主要分佈地區: 泰國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美國 越南 菲律賓 緬甸 加拿大 俄羅斯 澳大利亞 語言:漢語 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佛教 參見:漢族民系、中華民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歷史: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約公元前2000年,啟建立了夏朝,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從周朝開始,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活動範圍也由黃河流域逐漸擴大到淮河、泗水、長江和漢水流域。在這期間,華夏族的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並以此區別於夷、蠻、戎、狄等諸多民族,但此時華夷的劃分尚不十分嚴格。 春秋時期,華夏族同周邊民族進一步融合,秦、楚等原本被排斥於華夏族之外的國家也被逐漸接納。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華夏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陸續進入中原地區的夷、蠻、戎、狄也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族體。此時,華夏族的活動地域也擴展到了遼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區等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並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和主體,加以漢朝疆域內被漢化的部分其他民族,形成了漢族。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分佈 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分佈於各個省份;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地區:───── 人口: 中國大陸────1,201,809,000 香港──────6,554,000 澳門──────462,000 台灣──────22,436,000 總計:1,231,261,000 漢族在新加坡、聖誕島(澳大利亞)、檳城(馬來西亞)也是當地的主體民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7%、70%和56%。同時在許多國家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 大洲/國家─────人口───────占該國百分數 亞洲──────28,800,000(1998年﹞──81% 柬埔寨──────150,000(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亞───7,300,000(2003年)──3.1% 日本─────175,000(2003年)────0.1% 朝鮮──────50,000(2003年)────0.2% 韓國──────100,000(2003年)───0.2% 寮國──────50,000(2003年)────1% 馬來西亞────7,000,000(2004年)───30% 緬甸───────1,300,000(2003年)──3% 菲律賓──────1,500,000───────2% 新加坡────3,400,000(2004年)───76.8% 泰國──────7,300,000(2003年)───12% 越南─────2,300,000(2003年)────3% 北美洲─────5,020,000(1998年)───14.5% 加拿大─────1,200,000(2004年)───3.69% 美國──────2,400,000(2000年)───0.8% 歐洲──────945,000(1998年) ───2.6% 俄羅斯───────680,000────────↓ 法國────────300,000────────↓ 英國───────247,403(2001年)───0.4% 大洋洲──────564,000(1998年)───1.5% 澳大利亞─────454,000(2003年) ───2.5% 紐西蘭──────115,000(2003年)───2.8% 非洲───────126,000(1998年)───0.3% 南非───────100,000(2003年)───0.2% 總計─────────35,175,000─────100% 語言: 主條目:漢語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對漢語標準語的規定,漢族所在的不同地區各有不同,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定為標準官話(以官話區的北京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語言,其稱謂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別稱為普通話、國語、華語),香港定位標準粵語(廣州話)。中文的表達方式分別有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來書寫。 姓氏: 姓氏多為單字。和其他民族的基本不同。如張、陳、李、王,楊,黃…… 飲食: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並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服飾: 主條目:漢服 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1644年清軍入關後。1645年,清朝下令全國剃髮易服,漢族在300多年內逐漸接受並發展了滿洲民族的服裝。旗袍馬褂也成為漢族的服飾,進入21世紀後,一些人發起漢服運動,重新倡導恢復漢族的服飾,但並未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傳統節日: 節日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湯圓,賞燈) 清明節 清明點 祭祖、掃墓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吃粽子、劃龍船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又稱乞巧節、七姐誕,神話傳説中鵲橋相會之日,乞巧許願之日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又稱盂蘭節,俗稱七月半、鬼節,有祭祀靈魂等民間習俗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舉家團圓節,主題: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民系 例如,就南方漢族而言,有說閩語的閩南、興化(莆仙)、潮州,說客家話的客家、東江本地,說粵語的廣府、粵西、四邑、桂南等民系。
其他解答:
文化習俗: 漢族文化歷史久遠,而且包容性很強,長久之來一直都在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斷發展和壯大。古時,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亦因仰慕漢族的文化,引入漢族的文字、節慶、醫學及藝術文化到自己的民族當中。 漢族人口為十一億五千九百四十萬人,佔總人口的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一千六百四十三萬人,佔總人口的8.41%。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而每個節日也有它們的特色;不同的慶節食品或有一些特別的節目。 春節 古時,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春節,到現代才改為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稱為「新春」或「新正」,是民間重要的節慶。每天有不同的習俗: 在初一親友會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對方來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穿新衣:新衣代表萬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對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歡的衣物,從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清明節 清明節是春分後的十五天,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滋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 ─ 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另外,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眾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即粽子),並且競相划船(即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家假日。 在中秋節,大家都會吃月餅、賞月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元宵節 有關的起源,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禁忌: 禁忌的事項五花八門,千奇八怪,可謂無奇不有。它滲透於漢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 生育 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古代人們常認為事物之間存在一種神秘的相互感應。這類信仰、禁忌觀唸有形無形地滲透在漢族的某些飲食習慣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殘存在飲食習俗中的一些迷信成分已經或正在被淘汰,合理和有益的經驗正在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而使漢族的飲食文化水準不斷得以提高。 訂婚七大忌 男方送來的喜餅,女方的新娘切記不准吃,因為這樣會把自己的喜氣吃掉,是相當忌諱的。 女方在接收到男方贈與的豬肉聘禮時,有骨頭的部分需退還給男方。 不管天氣再熱,在場所有親友不可以撥扇子,因為這樣有拆散有情人的意思,很不吉利。 新郎於宴席結束前應悄悄離開,不需打招呼,更忌諱說再見,因為這樣有再婚的意思。 女方將禮餅供奉在神桌告祭時,如祭拜的香柱在香爐中插歪了,切記勿將香拿出再插一次,因為這樣也有再婚的意思。 當男方親友離去時,女方送門時不可以說:「再見」,這樣會有再婚的意思,所以女方送男方回去時,僅以點頭示意。 部分地方習俗規定,舉行訂婚儀式時,小姑必須迴避,以免造成新娘與小姑日後相處不和。 新年的禁忌: 新年期間的禁忌,很多的壞話不能說,也不能罵人。另外還有不能吃的,像是「雞腳」、「雞頭」不能吃,表示有頭有尾;還有也不能吃藥,不然會走霉運、也不能吃粥,不然出門會被雨淋。初一至初五不能煎年糕,不然會變窮,還有吃長年菜的時候,不能把它切斷,這樣才能長長永永。再來,就是有些事情你不能作,過年期間你不能動到針、動到刀、動到剪刀,這是為了讓婦人能夠休息,過年期間女人是最沒空的,所以針線的工作都暫停。 過年期間不能掃地,會把家中的金銀財寶都掃光光,所以在年三十那一天,就把所有的東西的清乾淨了;在過年時,就不要再打掃了,同時也達到垃圾減量。如果你一定要掃地的話,那就要從外面掃進來,另外垃圾也不能丟掉。還有就是過年期間不能打小孩,這些都是不能作的事情。FAD2A23AB937987B
漢族人的文化風族是甚麼?
- 蕃薯含有幾多糖份-@1@
- arm reach@1@
- 關於李祟萍
- 台灣美食 & 特色餐廳.....@1@
- 戀愛盒子*@1@
- 數學~~~唔該牙
- 我男友是台灣人,我們想明年在香港結婚,婚後定居香港@1@
- 牌子1問'如知者請快答'急要呀(20點)
- 劉備how to die-@1@
- 新城國語力頒獎禮20011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thanks
最佳解答:
漢族: 總人口:13億 分佈:是以下地區的主體民族: 大中華地區 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台灣 新加坡 聖誕島(澳大利亞) 檳城(馬來西亞) 其它主要分佈地區: 泰國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美國 越南 菲律賓 緬甸 加拿大 俄羅斯 澳大利亞 語言:漢語 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佛教 參見:漢族民系、中華民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歷史: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約公元前2000年,啟建立了夏朝,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從周朝開始,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活動範圍也由黃河流域逐漸擴大到淮河、泗水、長江和漢水流域。在這期間,華夏族的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並以此區別於夷、蠻、戎、狄等諸多民族,但此時華夷的劃分尚不十分嚴格。 春秋時期,華夏族同周邊民族進一步融合,秦、楚等原本被排斥於華夏族之外的國家也被逐漸接納。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華夏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陸續進入中原地區的夷、蠻、戎、狄也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族體。此時,華夏族的活動地域也擴展到了遼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區等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並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和主體,加以漢朝疆域內被漢化的部分其他民族,形成了漢族。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分佈 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分佈於各個省份;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地區:───── 人口: 中國大陸────1,201,809,000 香港──────6,554,000 澳門──────462,000 台灣──────22,436,000 總計:1,231,261,000 漢族在新加坡、聖誕島(澳大利亞)、檳城(馬來西亞)也是當地的主體民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7%、70%和56%。同時在許多國家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 大洲/國家─────人口───────占該國百分數 亞洲──────28,800,000(1998年﹞──81% 柬埔寨──────150,000(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亞───7,300,000(2003年)──3.1% 日本─────175,000(2003年)────0.1% 朝鮮──────50,000(2003年)────0.2% 韓國──────100,000(2003年)───0.2% 寮國──────50,000(2003年)────1% 馬來西亞────7,000,000(2004年)───30% 緬甸───────1,300,000(2003年)──3% 菲律賓──────1,500,000───────2% 新加坡────3,400,000(2004年)───76.8% 泰國──────7,300,000(2003年)───12% 越南─────2,300,000(2003年)────3% 北美洲─────5,020,000(1998年)───14.5% 加拿大─────1,200,000(2004年)───3.69% 美國──────2,400,000(2000年)───0.8% 歐洲──────945,000(1998年) ───2.6% 俄羅斯───────680,000────────↓ 法國────────300,000────────↓ 英國───────247,403(2001年)───0.4% 大洋洲──────564,000(1998年)───1.5% 澳大利亞─────454,000(2003年) ───2.5% 紐西蘭──────115,000(2003年)───2.8% 非洲───────126,000(1998年)───0.3% 南非───────100,000(2003年)───0.2% 總計─────────35,175,000─────100% 語言: 主條目:漢語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對漢語標準語的規定,漢族所在的不同地區各有不同,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定為標準官話(以官話區的北京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語言,其稱謂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別稱為普通話、國語、華語),香港定位標準粵語(廣州話)。中文的表達方式分別有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來書寫。 姓氏: 姓氏多為單字。和其他民族的基本不同。如張、陳、李、王,楊,黃…… 飲食: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並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服飾: 主條目:漢服 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1644年清軍入關後。1645年,清朝下令全國剃髮易服,漢族在300多年內逐漸接受並發展了滿洲民族的服裝。旗袍馬褂也成為漢族的服飾,進入21世紀後,一些人發起漢服運動,重新倡導恢復漢族的服飾,但並未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傳統節日: 節日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湯圓,賞燈) 清明節 清明點 祭祖、掃墓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吃粽子、劃龍船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又稱乞巧節、七姐誕,神話傳説中鵲橋相會之日,乞巧許願之日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又稱盂蘭節,俗稱七月半、鬼節,有祭祀靈魂等民間習俗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舉家團圓節,主題: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民系 例如,就南方漢族而言,有說閩語的閩南、興化(莆仙)、潮州,說客家話的客家、東江本地,說粵語的廣府、粵西、四邑、桂南等民系。
其他解答:
文化習俗: 漢族文化歷史久遠,而且包容性很強,長久之來一直都在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斷發展和壯大。古時,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亦因仰慕漢族的文化,引入漢族的文字、節慶、醫學及藝術文化到自己的民族當中。 漢族人口為十一億五千九百四十萬人,佔總人口的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一千六百四十三萬人,佔總人口的8.41%。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而每個節日也有它們的特色;不同的慶節食品或有一些特別的節目。 春節 古時,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春節,到現代才改為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稱為「新春」或「新正」,是民間重要的節慶。每天有不同的習俗: 在初一親友會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對方來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穿新衣:新衣代表萬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對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歡的衣物,從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清明節 清明節是春分後的十五天,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滋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 ─ 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另外,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眾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即粽子),並且競相划船(即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家假日。 在中秋節,大家都會吃月餅、賞月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元宵節 有關的起源,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禁忌: 禁忌的事項五花八門,千奇八怪,可謂無奇不有。它滲透於漢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 生育 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古代人們常認為事物之間存在一種神秘的相互感應。這類信仰、禁忌觀唸有形無形地滲透在漢族的某些飲食習慣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殘存在飲食習俗中的一些迷信成分已經或正在被淘汰,合理和有益的經驗正在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而使漢族的飲食文化水準不斷得以提高。 訂婚七大忌 男方送來的喜餅,女方的新娘切記不准吃,因為這樣會把自己的喜氣吃掉,是相當忌諱的。 女方在接收到男方贈與的豬肉聘禮時,有骨頭的部分需退還給男方。 不管天氣再熱,在場所有親友不可以撥扇子,因為這樣有拆散有情人的意思,很不吉利。 新郎於宴席結束前應悄悄離開,不需打招呼,更忌諱說再見,因為這樣有再婚的意思。 女方將禮餅供奉在神桌告祭時,如祭拜的香柱在香爐中插歪了,切記勿將香拿出再插一次,因為這樣也有再婚的意思。 當男方親友離去時,女方送門時不可以說:「再見」,這樣會有再婚的意思,所以女方送男方回去時,僅以點頭示意。 部分地方習俗規定,舉行訂婚儀式時,小姑必須迴避,以免造成新娘與小姑日後相處不和。 新年的禁忌: 新年期間的禁忌,很多的壞話不能說,也不能罵人。另外還有不能吃的,像是「雞腳」、「雞頭」不能吃,表示有頭有尾;還有也不能吃藥,不然會走霉運、也不能吃粥,不然出門會被雨淋。初一至初五不能煎年糕,不然會變窮,還有吃長年菜的時候,不能把它切斷,這樣才能長長永永。再來,就是有些事情你不能作,過年期間你不能動到針、動到刀、動到剪刀,這是為了讓婦人能夠休息,過年期間女人是最沒空的,所以針線的工作都暫停。 過年期間不能掃地,會把家中的金銀財寶都掃光光,所以在年三十那一天,就把所有的東西的清乾淨了;在過年時,就不要再打掃了,同時也達到垃圾減量。如果你一定要掃地的話,那就要從外面掃進來,另外垃圾也不能丟掉。還有就是過年期間不能打小孩,這些都是不能作的事情。FAD2A23AB937987B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